科研进展 - 双孢菇多糖提取方法、构效关系与生物活性机制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5-04-03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用菌团队在农林科学类权威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中科院大类一区,IF=5.6)在线发表了题为“Advances in the Preparation,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and Biological Mechanisms of 双孢菇Polysaccharides”的综述文章(https://www.sciopen.com/article/10.26599/FSHW.2025.9250590)。本文系统综述了双孢菇属多糖的制备方法、构效关系及生物学机制,为未来开发靶向生物材料提供了全新视角。2024级博士研究生李志璇和2021级本科生张铭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食用菌中心李鸣雷教授和祁建钊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图片关键词

多糖为自然界中一类重要的大分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由于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它们在医学、食品科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食用菌多糖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和降血糖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良生物活性受到大众高度重视。其中,双孢菇 属多糖生物活性多样,能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还具备调节血糖血脂的潜力。

双孢菇属多糖的结构复杂多变,由不同单糖组成,通过多样糖苷键连接,这种结构上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生物活性上的独特表现。例如,β-葡聚糖含量高的多糖通常具有更强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同时,多糖的分子量、单糖组成等因素也对其生物活性有显著影响。低分子量多糖在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活性,而高分子量多糖则在抗氧化等方面具有优势。

虽然食用菌多糖的部分活性机制已经得以解析,例如,抗癌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血管生成,抗氧化依赖自由基清除与抗氧化酶激活,而降脂则通过双通路调节肝脏与肠道功能。但其体内代谢路径、结构-活性的精确关联仍是未解之谜。

未来研究需聚焦于解析双孢菇多糖的精准构效关系及体内代谢机制,通过基因编辑调控多糖合成路径、化学修饰(如硫酸化/磷酸化)优化活性,并结合智能加工技术开发靶向递送系统与个性化功能产品;同时需突破工业化生产瓶颈,建立菌渣资源化循环模式,推动其在抗癌辅助治疗、代谢疾病干预及生物材料等领域的临床转化,最终实现从“天然提取”到“分子设计”、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跨越,为健康食品与生物医药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图片关键词

https://www.sciopen.com/article/10.26599/FSHW.2025.9250590

来源:讲好菇事


Awesome Image
0513-85960100
0513-85327666
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
开发区中央路 68—A号
alphay@alphay.com
chenhui@alphay.com
FOLLOW US:

版权所有 2021 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15476号

本网站所有产品的创意策划及内容的审核发布均由江苏星天下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负责。

本网站产品图片或内容仅供参考,请以产品实物为准。

网站首页
产品介绍
综合新闻
灵芝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