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蘑菇产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韩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多年,其中生长的蘑菇在韩国人饮食文化和药用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三国时代到朝鲜时代,文献中记载了松茸、香菇、桑黄、灵芝等的存在。蘑菇在王室和寺庙饮食中也被用作珍贵的食材。特别是松茸因其香气和价值,在朝鲜时代被视为贡品,在民间将灵芝视为不老草,用于药用。
如今,蘑菇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食物,被认为是保护健康的珍贵山珍。摆脱了以自然状态下采集为主的传统,到了现代,随着人工栽培技术的引进,韩国蘑菇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其变化的历史可以说是韩国农业技术发展的缩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起回顾韩国蘑菇产业的过去和现在,并展望产业未来发展。
昨天:蘑菇产业萌芽和成长的历史
韩国蘑菇产业开始是通过1920年从日本带来的香菇菌种实现人工种植。1930年,随着香菇种植规模的扩大,并形成了技术基础。在1960年,双孢菇种植如火如荼,韩国建立了农村发展管理局的蘑菇研究组织,并建立了研究和供应系统。1970年,双孢菇积极出口,并扩大了工业基础。1980年,引入了基于基因工程的育种技术,并开发了使用循环利用技术的杏鲍菇品种。1990年,开发了许多蘑菇品种,例如虫草,桑黄和鹿茸菇。2000年,随着液态菌种和自动化设施的普及发展,蘑菇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也为出口品种多元化做出了贡献。
现如今,韩国蘑菇产业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栽培技术的发展,系统地构筑了从品种培育、栽培、加工、流通到产业生态系统的全产业链体系。
今天:数字化转型与融合时代的到来
近年来,韩国蘑菇产业在数字化转型和高附加值产业化的大趋势下,迎来了结构性创新时期。国产品种开发双孢菇为中心取得成果,代表品种“Saehan”作为单一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40%。在育种领域,正在构建以表现型为基础的数字图像分析和基因校正技术相结合的数字育种体系,实现以遗传体、转录体、代谢体等OMICS为基础的精密选育。出口定制品种和功能性材料的品种开发也在同时进行。在栽培技术领域,利用智能传感器、AI生育模型、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的精密栽培技术部分应用于该领域,特别是以第二代智能农场为基础的种植环境综合管理系统,为蘑菇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稳定性做出了贡献。在功能性材料开发方面,利用冬虫夏草、灵芝等开发健康功能食品原料,开发以菌丝体为基础的替代皮革、大体育、环境材料非常活跃。这成为蘑菇产业范围从食品扩大到生物材料产业的转折点。
此外,韩国还正在开发技术确保卫生管理和出口稳定性,利用国产材料的培养基原料和包装材料的自立度正在提高。整个产业正在经历数字技术和可持续性战略融合的过渡期。
明天:蘑菇产业的未来战略和可持续飞跃
为了应对气候危机、资源制约和急剧变化的全球需求,未来韩国蘑菇产业必须重组,保持产业的可持续且创新。
第一,先进的数字化育种技术势在必行。通过集成表型、基因组和代谢体数据的基于大数据的基础数字育种平台,迅速开发出具有高温、病害和无孢子等特殊性状的蘑菇新品种。此外,利用基因校正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质量,还可以积极应对每个国家/地区的法规。
第二,要求精准栽培技术全面推广。集成智能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AI生长预测系统,实时分析和控制生长信息的新一代智能农场普及后,可以同时提高生产率和质量,缓解老龄化农户的劳动负担。
第三,与蘑菇菌丝体基础生物材料的融合将成为扩大产业外延的核心动力。为了开发替代皮革、环保包装材料、建筑内饰材料等高功能材料,必须同时加强菌丝体物理特性、成分控制、构建稳定的供应体系。
第四,建立蘑菇循环资源系统,实现碳中和农业。通过将收获后剩下的培养基回收利用为发酵饲料、有用微生物、酶原料、生物燃料等,可以完成资源循环型生态系统。最后,通过全球出口战略的精细化,最大化提升蘑菇出口的竞争力。根据各出口国的消费特点和流通环境,开发品种和栽培技术、改善质量认证体系、生产本地化加工蘑菇产品、并建立全周期蘑菇生长管理和消费者信息平台至关重要。
现在,韩国蘑菇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农产品,成为功能性、环境、材料产业的高附加值资产。当技术创新、生产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系统有机衔接时,韩国蘑菇产业可持续的未来战略才得以完成。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