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大学研发新型香菇生长加速与防虫技术,大幅缩短香菇生长周期
福岛大学高梨琢磨副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项利用微振动促进香菇生长并防控害虫的创新技术,目前已获得专利。该技术能够将原本需要2至3周的生长周期大幅缩短至4至5天,显著提高产量。研究团队还发现,振动可有效抑制害虫活动,从而减少香菇品质受损。
团队已制造出能够产生最佳频率的振动装置,并正在推进实用化实证试验。该装置体积小巧,约为抽纸盒的一半,操作简便,无需复杂设备。每个装置可覆盖约40个菌床或数十根原木,通过每秒钟800次的规律振动,有效促进菌丝生长并干扰害虫行为。
高梨副教授指出,振动可能导致菌丝断裂,从而激发其“应激反应”,增强代谢活性,促进生长;同时,害虫如蘑菇蝇在持续振动下可能误判环境威胁,抑制其取食与繁殖行为。由于香菇栽培过程中无法使用农药,此项振动防虫技术有望成为重要的无害化管控手段,实现省力化生产。

这项技术的灵感来源于传统栽培中通过敲打原木或菌床以刺激出菇的经验。高梨副教授在先前任职于森林综合研究所时,便对振动与香菇生长的关联产生兴趣。研究团队系统比较了不同振动模式对香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优振动参数,并与具备特种金属加工能力的企业“东北特殊钢”合作,共同推进装置的开发与应用。
高梨副教授计划与福岛县内的香菇生产者合作推广该技术。此外,团队也正探索将振动技术应用于防治其他外来有害生物,如松突夜蛾和松毛虫,以拓展其农业与林业防护价值。
在福岛县,受2011年地震与核事故影响,传统原木香菇栽培规模缩减,而菌床栽培产量从2011年的1533吨增至2023年的3402吨。然而,从业户数却从541户下降至170户,显示产业面临人力短缺与生产压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望振兴福岛香菇产业,提升品牌竞争力,并为生产者带来可观收益。
福岛县森林・林业・绿化协会蘑菇振兴中心相关人士表示,目前香菇生产者在害虫防治方面面临诸多困难,若该技术能够低成本实施,将惠及众多农户。预计实证试验将在2至3年内完成,随后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来源:食用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