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

发布时间:2017-04-26

 

图片关键词

名称:桑黄             

拉丁名Phellinus igniarius

种属:真菌界、真菌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木层孔菌属。

别名针层孔菌、胡孙眼、桑耳。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马蹄形至扁半球形,木质,硬。菌盖直径3~12cm,初期有微细绒毛,以后光滑,浅褐色,变暗灰黑或黑色,无皮売,老时龟裂,有同心环棱,边缘钝圆,浅咖啡色,下侧无子实层。 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质,管孔多层,与菌肉同色,老的菌管中充满白色菌丝, 管孔面锈褐色,管口圆形, 每毫米4~ 5个。刚毛基部膨大,顶端渐尖。孢子无色,光滑,近球形,4.5~6 ×4~5μm。生于阔叶树的树桩或树干上或倒木上。多年生。

分布:生于杨、柳等阔叶树树干上。分布于华北、西北及黑龙江、吉林、台湾、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成分:桑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多糖、甾体、黄酮类物质、酚类物质、萜类、香豆素类物质、生物碱等。

药理作用:最早的药用记载于《本草纲目》中,其子实体入药,味微苦,能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等。中医认为桑黄性甘、平、味苦、味辛、归肝、膀胱经。在古代就有“如果得到附生于桑树上的黄色疙瘩(桑黄),死人也可复活”的传说,民间把它作为一种治疗肝病、癌症的奇药。《中药大辞典》也有桑黄的药用记载。据《中国食药用菌学》,桑黄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抗癌效果最好的真菌之一,具有抗癌、抗肿瘤1、抗纤维化2、抗氧化、抗突变3、抗衰老【4】、降血糖5、降血脂6、调节免疫力7等多种药理活性。

 

【1】     杨全,胡旭光,王琦,等. 药用真菌桑黄菌丝体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0):1713-1715.

【2】      张万国,胡晋红,蔡溱. 桑黄调节细胞因子及其在抗肝纤维化中的意义[J]. 中国新医药,2003(6):19-20.

【3】     郑立军,沈业寿,季俊虬,等. 桑黄胞内多糖的抗突变和抗氧化作用[J]. 癌变 畸变 突变,200618(6):465-468.

【4】     郑媛,沈业寿. 桑黄胞内多糖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06 25(3):38-41.

【5】     周长文,王芳,陶淑玲. 药用植物桑黄抑制高血糖症的研究[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22(1):1-2.

【6】     吕巍巍,乔锦秀. 桑黄的药理作用[J].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1):15-15.

【7】     金培勇,靳凤琳,张海燕. 桑黄粗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6):443-445.

 

Awesome Image
0513-85960100
0513-85327666
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
开发区中央路 68—A号
alphay@alphay.com
chenhui@alphay.com
FOLLOW US:

版权所有 2021 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15476号

本网站所有产品的创意策划及内容的审核发布均由江苏星天下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负责。

本网站产品图片或内容仅供参考,请以产品实物为准。

网站首页
产品介绍
综合新闻
灵芝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