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食用菌成果入选!农业农村部推介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介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组织遴选出2025年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10项、主导品种133个、主推技术143项,其中上海农科院香菇优良品种"申香1513"及“香菇集中制棒、分散出菇技术”,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毛木耳出耳全程轻简化精准调控技术”三项先进适配技术入选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不仅体现了我国食用菌科技的最新成果,更彰显了食用菌产业向高效化、精准化、轻简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香菇"申香1513"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是孢子杂交技术选育的香菇高多糖花菇品种,具有出菇整齐、菇形圆整、菌盖厚实、产量高等显著特点。近年来,"申香1513"的栽培量逐年上升,已辐射至湖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安徽、江西、河北、山东、重庆等地。该品种于2017年通过上海市非主要农作物认定,2020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1年获植物新品种权授权。"申香1513"的推广,将有效提升我国香菇的产品品质与产业效益,满足市场对优质香菇日益增长的需求。
入选主推技术的"毛木耳出耳全程轻简化精准调控技术"彰显了食用菌生产方式的革新。该技术通过环境智能监控、水肥精准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系统集成,实现了毛木耳生产过程的轻简化与标准化。传统毛木耳栽培劳动强度大、技术门槛高,而此项技术可使人工成本降低30%,产量提高20%以上,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量,提升产品安全性。该技术的轻简化特点尤其适合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为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可行路径。
另一项主推技术"香菇集中制棒、分散出菇技术"创新了产业组织模式。该技术将菌棒制作这一技术密集型环节集中处理,依托专业化服务组织完成灭菌、接种等关键工序,农户只需负责出菇管理。这种"前厂后户"的模式既保证了菌棒质量的一致性,又降低了农户的生产风险和技术门槛。初步实践显示,采用该技术的菇农每万袋香菇最少可增收3000元,同时减少了分散制棒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种产业链分工协作模式,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供了成功范例。
三项食用菌科技成果的发布,不仅为食用菌高效生产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更展现了科技创新驱动菌业转型升级的广阔前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来源:农业农村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