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联手揭示羊肚菌的“生存方式”演化秘密
长期以来,美味的羊肚菌一直被认为是靠分解有机物为生的腐生真菌。但关于它是否也能像其他一些真菌一样,和植物建立“互助互利”的共生关系,一直存在争议。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通过对羊肚菌家族基因组深入分析,解开了这个谜团,并揭示了它们“生存方式”的演化秘密!
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科学家们收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羊肚菌家族成员的高质量基因组数据,其中包括羊肚菌,以及价格昂贵的松露。研究显示,羊肚菌的基因组中保留了大量的分解植物的“酶工具”,这意味着它们完全有能力分解枯枝落叶,获取营养。而羊肚菌家族中的另一位明星成员——松露,则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松露的基因组中富含“跳跃基因”,而分解植物的“酶工具”却大大减少,这与那些依赖于植物宿主、形成外生菌根共生的真菌的特征非常相似。也就是说,羊肚菌还在努力分解有机物,而松露却选择了和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直接从植物那里获取营养。
研究还发现,羊肚菌家族的繁殖方式也各不相同。大多数羊肚菌采用“异宗结合”的方式进行繁殖,但也有少数物种采用“同宗结合”。这表明,羊肚菌家族内部也存在着多样化的进化路径。
这项研究填补了人们对羊肚菌腐生能力以及与植物潜在共生关系长期存在的认知空白,为理解土壤真菌营养模式的复杂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基因组证据。研究成果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上。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